系简介

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系

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系始建于1952年,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历史最为悠久的系一。现有教职工42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17人,讲师2人,博士后3人博士生导师16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自然资源部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工程领军人才1人,国土资源部杰出科技人才1人,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2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土资源部创新团队1个湖北省创新团队1个。唐辉明教授担任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副主席,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10位教师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期刊担任主编副主编或编委。现任系主任为章广成教授,副系主任为简文星教授分管教学吴琼教授(分管研究生)、李德营副教授分管实验室


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系设有4个教研室分别为岩体力学与工程地质教研室、地质灾害与工程技术教研室、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教研室、工程概论与伦理教研室拥有“教育部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中心”、“岩土钻掘与防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科技部“地质工程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成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立了湖北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

教学和科研工作覆盖了水利水电工程、公(铁)路工程、矿山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输电线路工程、市政工程行业的地质工程和岩土工程问题。目前有2个本科专业土木工程岩土工程方向专业和地质工程(工程地质方向)专业,并设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土木工程2个博士后流动站,地质工程、 岩土工程2个博士点,地质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等3个硕士与工程硕士点

经过70年的发展,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系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眼国际学科发展前沿。在地质灾害稳定性评价与防控、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矿山地质环境修复与治理、地下洞库围岩稳定、基坑降水与防护、地热开发与利用、文物保护与修复等领域形成了特色和优势学科方向。毕业生为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系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近年获国家科学进步奖、省级技术发明奖、省级科技进步奖和行业协会科技进步奖等10余项,主编和参编行业技术标准规范20部,研究成果解决了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问题。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系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明尼苏达大学、普渡大学匹兹堡大学、加州大学尔湾分校、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挪威岩土工程研究所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和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沙特国王科技大学等30余所国际著名大学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广泛合作关系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系坚持“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科建设定位,我系地质工程所属一级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多年保持全国排名第一。学科始终瞄准国际学科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在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在人才培养方面:按照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探索大类招生与大类培养的教育创新模式;完善了层次清晰、内涵连贯的本-研工程伦理教育教学方案;完成了本科专业培养国际评估和认证;建立了工科学生本科培养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扩大了与国际一流大学的合作培养规模;达成了基础教学实验条件改善计划及高水平课程建设计划提出的目标。在师资建设方面:以学校人事改革为契机,完善了评聘程序和考核标准;优化了教职工队伍结构,提升了师资国际竞争力;达成了人才培养与引进的目标。在科研工作方面:凝练了重点科研方向,建立和完善了科研平台;科研成果和水平超出预期建设目标。在社会服务方面:在我国重大基础建设中,充分发挥我系科技力量,解决重大工程建设中的工程地质或岩土工程难题,助力“一带一路”、 “长江大保护”、“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系在“十三五”期间完成了一系列独具亮点的重要举措,提炼了具有规律性的经验。

近年来,本系主持了973计划项目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或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大仪器研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和重点项目等一系列重大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等奖2项、省级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学会一等奖3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出版专著30余部,公开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0余篇。

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系将继续以满足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和争创世界一流学科为目标,以培养具有人文素养、创新能力、国际视野的卓越创新人才为己任,在继承优良传统和深化改革创新的基础上,立足于解决地质工程和岩土工程领域的基础性和前沿性课题,解决我国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系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Ø 重大工程区工程地质

Ø 地质灾害稳定性评价与防控

Ø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Ø 矿山地质环境修复与治理

Ø 地下洞库围岩稳定

Ø 基坑降水与防护

Ø 文物保护与修复

Ø 地热开发与利用





Baidu
sogou